搜索
取消
产品
公司

特配粉的“十宗最”,刚需之下,亟需政策呵护!

2020-05-18 09:07:22火爆婴童网

近日,“固体饮料假冒特配粉事件”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热议。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婴配粉、调制乳粉、特配粉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更有甚者在网上散播“婴儿奶粉YP能长期喝,TY不能长期喝”,“TY没营养”……诸如此类不利于特配粉的言论。作为行业类媒体,《奶粉圈》有责任站出来,传播科普知识,传递行业正能量。

最躺枪:假冒事件屡禁不止

除了这次“倍氨敏假冒特配粉事件”之外,还发生过不少固体饮料的擦边球事件,比如“舒儿呔事件”、“佳瑞宝事件”、“雅乐迪事件”等等,尽管最后都被曝光并查处,但气愤的是,在特配粉市场“真假李逵”的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有业内人士表示:“固体饮料假冒特配粉在下线市场更常见,每一次固体饮料被曝光后虽然规避了很多不合规的企业或产品,但对特配粉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明面看都是利好特配粉市场,其实固体饮料被曝光后伤害和打击的都是同一批消费者,正规的特配粉市场也遭受着行业公信力下降的事实。”

最专业:专业性很强难度大

市面上为何频频出现固体饮料假冒特配粉的乱象呢?究其原因一是随着特殊宝宝群体的扩大,为了满足高毛利需求,个别黑心商家昧着良心虚假宣传,夸大固体饮料产品的功效,误导消费者购买;二是特配粉专业性很强,市面上的特配粉偏少,加之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不法分子越发嚣张。

特配粉是一个特殊性、专业性很强的行业,从产品研发到销售再到渠道推广都有别于普通婴配粉,和药物的研发上市有类似,专业性有多强可想而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配市场的发展。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当下特配市场还是比较混乱,企业如何用专业营养产品去满足、去帮助特殊人群?从细分来说,一些特配的规模不大,针对不同的特殊人群,如何保障企业将产品生产出来后的成本收益,我们建议国家卫计委和财政部拿出专项资金来扶持企业去做这些事情。”

最刚需:特殊体质宝宝必选

从特配粉的定义来看,就能知道特殊宝宝的刚需所在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包括适用于0月龄至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和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为什么是必选呢?相信不少人会有疑惑,TY不是没营养不能长期吃吗?我们智慧担当&颜值担当的奶粉智库粉哥给大家做了很好的科普,他认为:“TY特医食品是好东西,有营养不应该躺枪。因为TY开头的奶粉是特配粉,是专门为过敏/乳糖不耐受/早产儿等特殊宝宝研发的奶粉,对于这些宝宝而言,特配粉是个好东西,有营养。如果宝宝蛋白质过敏就应该吃水解奶粉,但随着月龄的增加,宝宝对蛋白质的耐受性增强,可以从高程度水解过渡到低程度水解,比如从氨基酸配方过渡到深度水解配方,再到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甚至是常规配方的奶粉,那么这个过程可能是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所以不能用长期或短期来界定,而应该根据宝宝蛋白质耐受性来决定。”

最含金:重科研准入门槛高

特配粉属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范畴,核心在于科研,对企业专业研发能力要求高,准入门槛并不低。在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特配粉在技术方面要求更严,而技术研发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外资企业基础好更有优势,这也是为什么特配粉的市占率,外资品牌比重更大。

《奶粉圈》新媒体统计,目前已有48款特配粉通过注册,多以雀巢、雅培、达能、美赞臣等外资为主,国内乳企仅有圣元、爱优诺、贝因美等乳企及品牌有特配粉通过注册。

特配粉的“十宗最”,刚需之下,亟需政策呵护?.jpg

最烧钱:研发到应用投入大

一位从事特配粉行业多年的资深人士表示:“特配粉分很多种,单指婴特配来说个别单品从立项到取得生产资质需要3-5年,这其中包括了研发、临床、审批等环节。因为不同阶段的难度有很大差异,后面的企业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投入的费用不能是定数,费用很高。比如部分水解、深度水解、氨基酸三类,这三个过证时间都不一样,最难的是氨基酸,一般需要3.5年。可难就难在很多不是钱能解决的,硬着头皮做,各种难,各种提心吊胆。”

笔者了解到,如果是市面上常见的乳蛋白水解或无乳糖投入相对少一些。“特医是一个非常复杂、严谨和严格的品类,从研发到临床再到测试等方方面面,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整体的花费至少几百万”,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奶粉圈。

最严格:产品注册要求严苛

特配粉的注册号为:国食注字+TY+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对于产品注册申请材料项目及要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申请材料项目与要求(试行)(2017修订版)》中有9项规定,其中就有产品研发报告和产品配方设计及其依据,研发、生产和检验能力证明材料,申请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注册,还应当提交临床试验报告等。知情人透露,特配粉特殊又复杂,标准高于一般食品,有的公司申请很多年都没获证,有政策标准不清的问题,也有企业准备不足的问题。

同时,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从事食品生产应当依法取得许可。意味着,企业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才能生产特医食品。据了解,境外企原装进口特配粉不需要办理生产许可,而去年《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发布才解决了国内企业产品获得注册却无法生产的难题。

最抢手:稀缺品类高度细分

基于特殊人群的需求,特配粉是一个高度细分的品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包含两个类别,一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二是特殊医学用途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又分为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非全营养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幼儿配方食品包含了无乳糖配方、低乳糖配方、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氨基酸配方、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幼儿配方、母乳营养补充剂、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

特配粉的“十宗最”,刚需之下,亟需政策呵护?.jpg

今年,特配粉是抢手货,不少代理商都在让奶粉圈帮忙找代理权。不过从母婴店布局来看,部分地级市母婴连锁还没有意识到特配粉的重要性,当然也可能和品牌方布局节奏偏慢有一定关系。但从母婴店商品经营策略来看,特配粉是硬刚需,值得母婴店重视。

最机会:前景光明潜力可期

据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统计,全球每年特医食品的消费总额为560亿元-640亿元,市场规模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在美国,65%营养不良患者在使用特医食品,英国有27%,而中国内地只有1.6%。尼尔森数据预测,中国特配产品市场销售将持续增长,其中牛奶蛋白过敏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20%。由此可见,特配市场前景光明,市场可期。

“中国婴儿特配粉市场规模未来10年大约会以18%的速度增长,约为普通配方奶粉的4-5倍,预计在5年内达到10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中国营养品市场的体量巨大,上线城市会比拼企业的研发和专业推广实力。而下线城市的特配渗透率不高,市场被很多高毛利的冒充特配的固体饮料所占据,随着有关部门监管力度加大,未来发展潜力可期。”雀巢(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大陆医务策略及运营总监杨燕涛在“大咖说特配”中表示。

最痛点:消费者教育难度大

朱丹蓬认为:“中国的特医刚刚兴起,方兴未艾,很多消费者在这方面没有很专业的认知。重度消费人群比较分散,整个产业端的消费者宣导也不多,国家监管也相对薄弱,这很多因素就决定这个行业属于初级阶段。从企业端来说,它的投入很大,但适用人群非常小众,从市场教育或者投入产出来看的话,基本是亏的。”

奶粉圈&奶粉智库也收到不少会员询问特配知识和购买渠道的信息,购买特配粉确实没有普通婴配粉那么方便,并且可选品牌少。因此,要想特配市场获得更好发展,做好消费者教育是关键,同时品牌方也得加强渠道布局。消费者教育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品牌方、代理商和零售商通力合作,共同助力特配市场的教育,减少悲剧事件的发生。

最无奈:乱象丛生监管薄弱

去年湖南郴州就有发生固体饮料假冒特配粉的时间,谁曾想今年又发生了。很多粉丝朋友在奶粉圈后台评论说涉事门店有责任,也暴露了市场监管的漏洞和缺失,导致悲剧的重复上演。如果国家监管从厂家到渠道各个环节严格把控,就像婴配粉那般,重拳整治之下,还有空子可钻么?

对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了关于开展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的通告,雷霆出击整治市场乱象,这将有助于特配市场的良性发展。

长远来看,特配市场需要企业、渠道商、政府等多方力量助推发展。从产业端来看,特配市场需要国内企业能加大科研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产特配的竞争能力;从市场端来看,代理商和零售商都需要重视特配粉品类,用专业能力做好消费端的科普和认知;从政策端来看,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政策的强有力支持,尤其是特配粉还在初期阶段,希望国家能在政策上有一定的帮扶,期待特配粉的通关能够更快一些,市场风气能够越来越好。

48款已注册特配粉名单

特配粉的“十宗最”,刚需之下,亟需政策呵护?.jpg

留言即可获取产品资料和代理价格!
以下填写资料会保密,请放心提交
*您的身份

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婴童网代理商条款》

留言后公司将第一时间主动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