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已放开,不少家庭计划着再生一个“二宝”,其中不少是高龄妈妈。而女性生育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因此,在孕前做好生育能力的评估尤其重要。如何科学评估二胎妈妈生育能力?看看下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产科何耀娟主任的详细解答。
一、为什么要重视二胎妈妈生育能力评估?
1、生二胎和一胎有差异体现五方面
生二胎和一胎有所差异,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1)高龄生育妇女和男性人数增多;(2)患慢性病妇女生育人数增多,如糖尿病肥胖;(3)职业与环境暴露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不良行为习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如熬夜、抽烟等;(5)二胎生育缺乏“婚检”关口,不少二胎妈妈认为怀一胎很健康,加上照顾一孩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而忽视了备孕二胎时的孕前检查。
2、随年龄上升 高龄妈妈妊娠几率下降
高龄妈妈妊娠几率下降。不同年龄,生育能力的确有所差别,同时,随着年龄的上升,流产率逐渐增加。 对于35岁以上的女性,每月怀孕几率开始下降,约为10%左右,一年的累积受孕几率大概为75%。如果6个月以上未受孕,应寻求妇产科医生的帮助。 如果是40岁以上的女性,卵巢内正常卵细胞数量大大减少,怀孕能力急剧下降。每月怀孕几率只有5%左右,即使是做试管婴儿,每次尝试的怀孕率只有10%,一年累积受孕几率大概是40%-50%。如果是3个月以上未受孕,应寻求生殖医生的帮助。 如果年龄超过45岁,怀孕则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怀孕几率不到1%,要是想成功怀孕,则可能需要考虑寻求卵子捐赠。
3、高龄妈妈卵子老化 生育风险增大
高龄妈妈生育风险会增高,主要是因受电磁波辐射、环境污染、化学药品等影响,导致卵子老化,卵子质量下降。同时,高龄妈妈经历多次妊娠、流产,或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卵巢早衰等影响,不孕几率增高。另外,高龄妈妈不孕几率也随着增高,包括自然流产、异位妊娠、生化妊娠、稽留流产等发生率增高。
专家点评:要重视二胎妈妈生育能力评估,生二胎和一胎会有所差异,随着年龄上升,卵子老化、卵子质量下降,妊娠几率随之下降,同时,存在的生育风险也增大。
二、生育二胎可能会面对哪些问题?
1、或有妊娠期高血压等风险
高龄妈妈再次生育,可能存在以下的风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抑郁症、剖宫产切口憩室妊娠、剖宫产瘢痕妊娠、子宫破裂、胎盘植入、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等的几率会随着增高。据统计,40岁以上女性再次生育患妊娠期糖尿病风险是25岁的8倍。
2、备孕二胎需重视孕前检查
高龄妈妈备孕二胎尤其要重视孕前检查,在怀孕三个月前夫妻双方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若有器质性疾病应及时诊治。同时注意远离烟酒、辐射等,规范围产期保健,如糖尿病、高血压、甲亢的筛查,做好孕前咨询和产前诊断,促进孕育健康宝宝。 另外,孕前夫妻双方要注意健康饮食,避免吸烟、饮酒和摄入过量咖啡。准妈妈要根据需要补充叶酸、复合维生素、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准爸爸则按需补充复合维生素和维生素E。同时,也要注意规律作息和进行有氧运动,合理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有利于健康受孕。
3、可能会出现子宫瘢痕妊娠
第一胎剖宫产的妈妈,怀二胎发生子宫瘢痕妊娠的可能性比较大。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是指孕卵滋养细胞种植在前次剖宫产子宫瘢痕上并在此生长发育,是一种特殊的异位妊娠。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危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流产时,胎盘前置,胎盘植入等增加流产手术难度,引发子宫大出血;第二,流产过程中严重大出血常常危及生命,部分患者需进行子宫切除手术。
4、孕前先排除器质性疾病
器质性疾病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某一器官或某一组织系统发生的疾病,而造成该器官或组织系统永久性损害,这就叫做器质性疾病。妈妈在备孕二胎前,先要到医院做孕前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畸胎瘤、子宫畸形、宫颈病变和继发性不孕症等。器质性疾病可以通过阴道超声和宫颈癌筛查来确诊,并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专家点评:高龄妈妈备孕二胎重视孕前身体检查,排除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再次生育可能存在高风险,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等。
三、怎样给二胎妈妈做好孕前健康评估?
1、进行孕前健康评估检查
二胎妈妈进行孕前健康评估必查的项目包括有血常规、血型(ABO和Rh)、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HBsAg(乙肝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HIV筛查(艾滋病筛查)、宫颈细胞学检查(针对1年内未查者)。另外,同样要重视甲状腺功能检测以及地中海贫血筛查。 对于瘢痕子宫的检查,在孕前检查有无子宫剖宫产切口憩室,在怀孕6-8周,鉴别属于宫内妊娠或宫外妊娠,观察胚胎发育情况,有无胎心,确定胚胎着床位置,排除瘢痕妊娠。
2、孕前做好子宫评估三方面
对于备孕二胎妈妈的子宫评估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既往病史,包括生一胎是否剖宫产,是否有宫腔手术史;第二,月经情况,包括是否有月经量减少,月经周期紊乱或者月经淋漓不尽的情况;第三,超声检查,包括子宫是否有占位病变,子宫内膜厚度,子宫瘢痕愈合情况,排除是否有子宫瘢痕憩室,是否有宫腔线中断等宫腔粘连的表现。 如果检查发现子宫占位病变,对于较大的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等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是检查发现子宫瘢痕憩室,对局部浆肌层菲薄的考虑手术修复,一定间隔时间后再受孕。
3、夫妻双方先评估生育能力
对于要生二胎的夫妻,先要做好生育力评估,包括女性的卵巢功能、子宫情况、输卵管情况等,男性方面主要是评估精液情况。 备孕二胎的妈妈要了解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重要性。卵巢储备功能是指卵巢皮质区存留卵泡生长、发育、形成可受精卵母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的潜在能力,是衡量女性生育潜能的重要指标。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是指由于年龄、病理性、遗传性、病原性(因手术、放疗、化疗)等因素导致的卵巢内存留卵子质量和数量的下降,造成生育力低下。 卵巢储备随着女性年龄增长而下降,年龄可以作为卵巢储备的独立预测指标,其规律是:20-30岁最佳,30岁以后有所下降,35岁以后明显下降,41-44岁不能生育的几率高达43%-64%。卵巢储备的个体差异很大。
4、孕前做好输卵管4方面评估
二胎妈妈在备孕前需做好输卵管四方面的评估。第一,既往病史,包括是否患有盆腔炎,宫腔手术史,慢性盆腔痛;第二,妇检情况,是否有生殖道异常分泌物,排查特异性病原菌,双侧附件是否有压痛;第三,超声检查,观察是否有双侧输卵管积液的声像;第四,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明确子宫及输卵管的形态,是否有输卵管梗阻或不畅,或盆腔粘连的表现。 若检查为急性盆腔炎,需要严格按照诊疗规范予以抗炎治疗;若诊断为慢性盆腔炎,需要针对阳性病原菌及药敏给予药物治疗,慢性炎症考虑结合中药及理疗;对于诊断为输卵管梗阻、积水、盆腔粘连的女性,最佳方案是宫腔镜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半年以上受孕失败者考虑辅助生殖技术。
专家点评:二胎妈妈孕前需做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等检查项目进行健康评估,同时,也要做好生育能力的评估,包括卵巢功能、子宫情况、输卵管情况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