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补钙很重要:骨骼、牙齿、心脏、大脑都可能缺钙!医院抽血验钙,是不科学的,因为血液里面的钙含量不到1%。人体中99%以上的钙都以磷酸钙或碳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余下的约1%存在于软组织和细胞外液中。血液中的钙含量非常少,主要以蛋白结合钙、复合钙(与阴离子结合的钙)和游离钙的形式存在。大量科学实验证明,很多老年人在医院抽血验钙,明明指标正常,可是往往骨质疏松。因此,判断缺不缺钙要从个人整体的表现来看,不能光看抽血化验的数据。
钙是生物必需的元素。对人体而言,无论肌肉、神经、体液和骨骼中,都有用Ca2+结合的蛋白质。钙是人类骨、齿的主要无机成分,也是神经传递、肌肉收缩、血液凝结、激素释放和乳汁分泌等所必需的元素。钙约占人体质量的1.4%,参与新陈代谢,每天必须补充钙;人体中钙含量不足会影响生长发育和健康。
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组成元素,健康成人体内钙总量约为1000~1300克,约占体重的1.5%~2.0%。其中99%的钙以骨盐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分布在软组织中,细胞外液中的钙仅占总钙量的0.1%。骨是钙沉积的主要部位,所以有“钙库”之称。骨钙主要以非晶体的磷酸氢钙(CaHPO4)和晶体的羟磷灰石(3Ca3PO4×Ca(OH)2)两种形式存在,其组成和物化性状随人体生理或病理情况而不断变动。新生骨中磷酸氢钙比陈旧骨多,骨骼成熟过程中逐渐转变成羟磷灰石。骨骼通过不断的成骨和溶骨作用使骨钙与血钙保持动态平衡。
古谚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原本是说春天的耕种会关系到一年的收成。现代研究发现:春季(3-5月)也是宝宝的加速生长期,身高平均增长1.37厘米,是秋冬季节的2倍,尤其是5月份,可长高7.3毫米,被称为“神奇的5月”,这个阶段钙的合理补充至关重要,但同时钙不仅仅作用于骨骼,更在牙齿、心脏、大脑等器官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钙对人体的重要性
钙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元素。
1、钙构成骨骼和牙齿:钙集中在骨骼和牙齿,它们是人体中含钙最多的组织。
2、钙维持神经与肌肉活动:神经肌肉的兴奋、神经冲动的传导、心脏的正常搏动等都需要钙离子的参与。红细胞、心肌、肝、神经等细胞膜上,都有钙的结合部位。
3、钙促进体内酶的活性:钙对许多参与细胞代谢的大分子酶以及一些蛋白质分解酶等,都有调节作用。
4、钙还参与血凝、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以及细胞内胶质稳定性等。
基本上所有的生命过程都需要钙的参与,人体不能自身合成钙,必须从外界摄取。若钙含量长期摄入不足,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二、身体多部位都可能缺钙
很多人只知道缺钙会抽筋,但实际上,身体不同部位都可能缺钙,且造成不一样的后果:
1、大脑缺钙
神经不稳定,做梦,易醒,磨牙,睡眠质量差。
孩子易惊,睡中后脑勺出汗,咬嘴唇,易哭,枕秃,尿床,个矮。
2、牙齿缺钙
塞牙,牙齿稀疏。
3、心脏缺钙
心率失常,心慌,心悸。
4、气管缺钙
痉挛导致干咳无痰。
5、骨头缺钙
腰酸背痛、关节痛、骨头痛,骨刺,怕风,关节响声,变矮。孩子个矮,X腿,O型腿。
6、手缺钙
不运动不热手心也出汗。
7、肠子缺钙
纤维素够也照样便秘,肚子涨。
8、子宫缺钙
痛经。
9、肌肉缺钙
抽筋。
10、中小动脉缺钙
血管痉挛引起血压高
三、不同年龄的缺钙症状
1、婴幼儿童
多汗、易惊、倦怠、睡眠不安、夜惊、夜啼,体弱、常感冒、食欲不好,个子不高,手足抽搐、便秘、烦躁不安,前额突出、鸡胸、下肢畸型、O型或X型腿、佝偻病、小儿麻痹、骨骼发育不良、牙齿不整齐、生长发育缓慢等。
2、青少年
骨骼生长不良、发育迟缓、牙齿发育畸型、患荨麻疹、近视眼,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较差、易疲惫、学习成绩不佳。
3、中老年
骨质疏松、易骨折、身高缩短、驼背、骨质增生、牙齿易出血、掉牙脱发、腰酸背疼、行走不便、头晕失眠、肩周炎、关节炎、神经痛、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结石症、糖尿病、易疲劳、困倦、早衰、性功能低下、老年痴呆、便秘、大肠癌、渗出性水肿、皮肢骚痒、皮肤老化和头皮屑多。
4、孕妇
低血钙、掉牙、腰腿痛、小腿抽筋、下肢浮肿、产后关节痛、腰酸背痛、倦怠乏力、高血压、骨质疏松、骨软化症、骨盆畸形、牙齿松动等。
四、如何补钙?
1、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钙的需求量如下:
人群 推荐摄入量(mg/d)
孕早期 800
孕中期 1000
孕晚期 1000
乳母期 1000
0-6月 200(适宜摄入量)
7-12月 250(适宜摄入量)
1-3岁 600
2、食补方式补钙
①坚持食补、药补与营养品相结合的补钙原则;
②保证足够母乳或配方奶的奶量,及时补充鱼肝油、维生素D,注意晒太阳等;
③母婴店推荐的营养品为主,药品店推荐的补钙制剂为辅,从牛奶中提取的乳钙是婴幼儿补钙的最佳来源;
④添加辅食后,记得给宝宝添加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及奶制品、豆类(大豆、青豆)、芝麻酱、虾皮、蛋黄、海带、黑木耳、紫菜、坚果、绿色蔬菜、嫩豆腐等。
(来源:母婴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