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很多事情道理是相同的,经营婴童店同样有很多可借鉴的范本。今天关于孕婴童就结合不同的案例为各位母婴同伴拓展一些别样的思路。
要诀一:当着顾客的面斥责店员或争吵,等于向顾客下逐客令。特别是一些夫妻店,争吵的结果是顾客心生厌烦不再光顾。
王先生夫妇在住宅区附近租了个门面,卖母婴用品。该住宅区属高档小区,有消费力的人家不少,而且门面不远处是两所学校,从地理位置上看,应该有强势客源。
刚开始,生意还不错。可是,由于王先生与妻子在教育孩子上产生分歧,经常发生争吵,而且有几回是在店内,令新顾客莫名其妙,而熟客则很窘迫,因此生意清淡了许多。
于是,夫妻间的争吵主题又从孩子转到了经营上,妻子认为王先生进货无方,尽是滞销货,而王先生则认为妻子总是板着脸做生意,吓跑了顾客。这样的争吵时常发生,顾客们都不敢来了。
要诀二:只花1元钱的顾客,比花100元的顾客对你的生意更有影响。
卖家往往对购买额高的顾客殷勤备至,对购买额小的则应付了之。但是,购买额大的顾客,往往很少登门,而经常前来购买些小商品的顾客,倒是你应该拉住的常客——他每次购买额不大,但由于光临的次数频繁,累积购买额并不低。如果怠慢了他们,等于你的店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据地”。
要诀三:千万不可一直盯着顾客纠缠不放,喋喋不休地介绍不停。
小李一直很害怕进离家仅十几步路的那家婴童店。这家婴童店门面气派,货架呈开放式,是典型的自选商店。应该说,在这里购买母婴用品没有什么不便,而且售货员非常热情……
坏就坏在“非常热情”上。每当顾客走进门店,就不断传出招徕声,而且货架旁的导购员也马上迎上来围着你转,若你说要购买奶粉时,他马上把你带到货架前,取下几种奶粉滔滔不绝地介绍,恨不得让你一样买一份回家试一试。那种热情,令你进退不得。即使你已经买了其中一种,他们仍会介绍另一种,建议你买来试试。
久而久之,小李每进这家店,就有一种窘迫感,总不好意思抬起头,买了商品就匆匆逃走。
要诀四:不断美化商品陈列,特别是要充分动用大幅橱窗吸引往来人们的眼光。
在同一条街上开着两家母婴店,经营的品种不相上下,两个老板待人都和气,与社区的居民关系也很融洽,但生意好坏不一。
原来,生意好的母婴店每隔三五天就调整一次商品,顾客再来都以为进了新货。每次调整,他们都精心布置一番,如饮料,会将它们拼成宝塔形,再用透明胶粘上几朵花,各种口香糖,把它们一盒盒交错码成正方形,这样一来,就特别吸引小孩子。
再就是要利用好商店的窗子:他们把窗子改成一整块大玻璃,隔三差五就贴上一张海报——有的是帮供应商义务贴的,有的是请人画的,介绍又有什么新货。窗子下面,还摆上一些电动玩具,布娃娃、绒毛玩具,或者是自己做的食品袋、饮料瓶的模型。而另一家的货物随意摆放,也不调整,一点创意都没有,不少滞销货上蒙了一层灰,难怪生意冷清了。
要诀五:商品全部排列得井然有序,未必生意就好,特定情况下,某些商品故意让其杂乱反而能吸引顾客。
广东某婴童连锁公司在一些商场开有专柜,小玩具是摆在花车里售卖的。
每当顾客经过花车时,会发现车上摆放的玩具各式各样,很是吸引人,与婴童店里的井井有条形成鲜明对比。有人不解地问:“怎么不排顺呢?那样一翻起来该多好!”售货员回答:“这是公司的规定。这样才会吸引人,让人产生随意感。”
无独有偶,一家叫“懒爸爸孕婴童”的母婴店每逢双休日就推出特价服装,在室外搞现场售卖。他们总是故意把婴幼儿服装杂乱堆放,有意识地让顾客来回翻找,导致顾客停留时间加长,摊点看上去人气旺,自然吸引其他人加入其中。
要诀六:售前奉承,不如售后服务贴心。
张先生至今记得令他心烦的经历。几年前,张的姐姐要买一台安全座椅,请他帮忙。他到一家较熟的母婴店,老板见了他,自然很热情,极力向他推荐一台新款“安全座椅”。他们把安全座椅搬回家后,才发现没有私家车相配的座椅接口。
不可能为了安全座椅换车,当然要换匹配的安全座椅。但等张先生回到母婴店时,看到的是老板的另一副嘴脸。老板以产品已开封无法再出售为由,死活不肯换,态度与先前完全判若两人,令张先生气恼不已。
最后,在争吵带威胁的情况下,张先生多掏了二百多元才换回一台与私家车匹配的安全座椅。此时,张先生以前对该母婴店的好感一扫而光,从此,他再也没踏进这家店的门。
要诀七:永远不缺货。缺货实质是暗示顾客:上别家买吧!因此,不可等货卖完再去进,一定要有预备。
如确实缺货,可告知进货时间,并留下顾客的电话、地址。送货上门能令顾客感到你的诚意。孕婴童好货源可扫文章末端二维码了解懒爸爸最新政策。
要诀八:将顾客的责备当成神佛之声。
某婴童店的老板经常向员工灌输“要多多主动听取顾客意见”的观点,只有听到顾客的批评之声,才会找到自己经营上的缺点和不足。因为,你只有满足了顾客的需求,才能成交,才能赚钱。与顾客争执,会使你在失去顾客的同时,更失去了一面“镜子”。必要的解释是必须的,但要心平气和,而且面带微笑,并且是在对方批评完后。
要诀九:孩子是婴童店永远的“财神”。
婴童店的真正消费者应该是“孩子”,而完成交易的通常是购买者妈妈或者其他家长。
所以婴童店本质应该为“孩子”做好服务。有个店主曾经表示,他母婴店门前的摇摇车每天的收入都能差不多抵掉一天的房租。孩子愿不愿意来店,喜不喜欢驻足,就是我们婴童店要下功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