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中心发布了11款特医食品邮寄信息,11款批件中新增6款全营养配方食品,2款蛋白质组件配方食品,2款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食品,1款婴儿营养补充剂,目前特医食品总批件已超200个。
另据总局近期公布的信息显示,我国获批特医食品已实现全品类覆盖,2023年以来批准注册特医食品超过了之前6年注册数量的总和。
特医食品不是药
却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支撑
特医食品,通俗的理解就是患者吃的“饭”。作为一种特殊食品,特医食品虽然不是药品,但却与临床营养治疗密不可分。对于乳糖不耐受、早产、过敏等婴儿和患有肿瘤、代谢疾病等特殊人群来说,是刚需产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冯琪说,特医食品在新生儿科的使用很常见。“特医食品对早产儿来说是必须的,不能被其他药品所替代。早产儿出生体重较低,早期喂养困难,需要一些能量密度高的特殊配方奶粉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些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需要免乳糖或者不免乳糖的深度水解配方奶粉。还有小儿外科做肠道手术后,也会有特医食品的需求。”
对于一些罕见病患者,特医食品更是他们的“救命粮”,是临床治疗中主要和不可缺少的治疗方式,被患者称之为“药奶”。
以甲基丙二酸血症为例,它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体内某些关键酶和辅助因子缺陷,患者无法正常代谢食物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导致酸性物质在体内异常蓄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对他们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口肉、多喝一口奶都有可能“中毒”。特医食品,成为他们维系生命的必需品。
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教授蔡威介绍,在我国第一、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共207种罕见病中,有32种罕见病需使用特医食品,其中18种罕见病对特医食品的需求尤为紧急与重要。
“特医食品不是药,却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支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营养与代谢中心主任石汉平说,营养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措施中核心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临床营养不是支持,更不是辅助,而是治疗,而且是疾病的一线治疗,而特医食品是临床营养治疗的有效武器。
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9年全国癌症报告》数据显示,肿瘤患者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57%,仅有29%的肿瘤患者得到营养支持治疗,20%的恶性肿瘤患者直接死亡原因是营养不良而非肿瘤本身,在美国,78%的肿瘤患者在医院得到了营养支持。
一项长达11年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口服营养补充可降低21.0%的住院日、21.6%的住院花费和6.7%的30天再入院率。业内专家指出,病患人群在疾病治疗的同时辅以特医食品等营养支持可降低药物使用量、减少持续时间、提高治疗效率、缩短住院时间。
注册数量创下新高
市场加速扩容
特医食品的诞生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1957年,全球首个特医食品在美国经FDA批准上市,用于苯丙酮尿症的膳食治疗;1973年,首款成人全营养配方食品问世;1988年,首款成人疾病配方食品问世...随着相关产品的陆续推出,特医食品在美国、欧洲、加拿大等国家与地区陆续得到应用。1991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首次对“特医食品”给出明确定义。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特医食品的发展起步较晚。直至1974年,我国才开始在临床上使用肠内营养制剂,并将其作为药品进行管理。彼时,国内肠内营养制剂市场主要被华瑞、雅培、纽迪希亚、雀巢等几大外资公司垄断,国内特医食品长期处于价高量少的状态。
迈入新世纪后,我国围绕特医食品的法规建设显著提速。2010至2013期间,我国密集出台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等一系列法规,明确了特医食品的定义、分类、营养要求、技术要求、标签标识要求和生产加工规范。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将其从药品划出,特医食品也由此获得了法律上的“食品身份”。
2017年,纽康特、雅培亲护、菁挚呵护成为我国首批特医食品注册通过的产品,实现了我国特医食品从无到有的跨越。2018年,杭州贝因美母婴营养品有限公司旗下的“贝因美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无乳糖配方”获批,成为首家国内企业注册的特医食品。
从业规模迅速扩大显然是源于特医食品良好的市场前景。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就已经达到14.2%,我国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2030年将超过20%。而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无疑也带来了慢病人数的急剧增长,特医食品市场持续扩容。
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特医产业依旧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我国特医营养师缺口较大,目前注册的专业营养师人数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其二,我国特医食品产业在产品研发方面的基础数据多数参考国外企业,但由于遗传差异、饮食文化不同导致很多产品面临 “水土不服”的情况;此外,国内企业在制备技术、品牌打造、营销推广等方面也与海外企业有较大差距。
利好政策不断+市场持续扩容,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加速觉醒,我国特医食品行业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未来将迸发出更多的商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