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接近顾客的时机不佳
我就经常就此问题问导购员们“顾客一进店就立即接待吗?”
70%的导购给出的都是肯定的答案。我又问“那你们接待的第一句话又是怎么说的呢? ”汇总下来大概有这几种:
“先生,需要我帮忙吗?”
“小姐,请问您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先生,请问您需要什么价位的?”
“先生,您先随便看看,有需要随时喊我!”
诸如此类的发问都是在“找打”!
如果你们是顾客,面对如此的问话,又该如何回答?答案往往是“我先随便看看!”或者装作没有听到。
然后,导购和顾客之间便产生一层沟通“冰带”,接下来再去上前介绍,就会显得很生硬,甚至于尴尬,当然,难度也随之增加。
其实,顾客进店时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在他们还没有找到目标之前,或者没有发现让自己稍有兴趣的产品之前,导购就提前进入顾客的思考范围,甚至是喋喋不休的介绍产品,往往会受到他们当下心理的排斥。也就是说,导购接待顾客的时机不能过早,那样会招来拒绝;但也不能太晚,这样也会让人感受怠慢,服务不周到。
那么,正确的时机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又该如何把握呢?
一般情况下,进店的顾客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型顾客,一进店就急迫的寻找目标,或者直接问导购有没有自己需要的产品;第二类是沉默型顾客,进店后不说话,有些斯文,节奏较慢。
当然,这两类顾客除了给出的一些判断参考外,更多的还要靠导购的经验来判断,相信这也是一个合格导购的基本功。
主动型顾客相对来说较好接待,比如,一位顾客进门就东张西望,显得有些急迫,这时你就可以快速上前:“先生,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这类顾客往往会说出自己的需求,然后就可以继续下面的导购流程。
至于第二类是让大家最头疼的,对于沉默型顾客一定要给予一定的选择空间,包括时间空间和物理空间。
如果此时你再说“先生,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忙的?那就给顾客带来一定压力,致使顾客“先随便看下”。
在迎宾之后,导购可以给顾客10-20秒的独立浏览空间,而这段时间就是导购的寻机阶段。
一般情况下,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沉默型顾客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
用手触摸商品看标签,
一直注视同一商品或同类产品,
仰起脸来想什么,
看完商品看导购,
走着走着停下脚步,
与导购目光相碰,
想往里走又有些徘徊,
浏览速度很快,无明显目标物。
这时,导购就要快速上前,抓住这个关键时机,开始接近顾客。
那么,在上前接待之前的这段短短的时间里,导购到底该做些什么呢?也就是如何正确寻机呢?
首先,导购要同顾客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紧跟;第二,千万不要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聊天、上网、吃东西、看书等都是这段时间最为禁忌的,因为这些行为很难让顾客相信你是一个规范的品牌;导购的行为必须与工作有关,并且最好是动态的,这样你才便于观察顾客的状态,方便寻机,比如可以调换样板,擦擦某个角落,与同事之间讨论某个问题等等。
3、给顾客的压力太大:行为压力,错误的话术
何谓压力?压力就是让顾客感觉不舒服!不舒服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摆脱不舒服!
对于进店顾客不舒服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顾客最敏感的部位,那就是让他掏钱,或者说钱掏的太快;第二是不要侵犯他的私人空间,不要纠缠不放,因为现在的顾客越来越自我,越来越讲究私人空间的自由。
然而,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分析,现在的终端导购要么把话说错,要么肢体行为不当,让沉默型顾客本来就戒备的心理变得更加封闭,以致于让他们产生这样的想法:不能理会导购,自己要快速寻找喜欢的产品,没有的话就赶快“转移”!
所以,压力较大的接待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临门一脚”,不过是在把顾客往外“踢”,并且自己浑然不知,剩下的要么是怪怨顾客太难对付,要么开始寻找自己产品没特色,要么责怪品牌知名度有问题,总之,会找出一大堆的问题来抱怨,并以此来原谅自己的过错。
那么怎样接近顾客是没有压力的呢?或者说把这种压力减少到最小?
第一,上面已经讲过,不要紧跟,与顾客至少要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不要阻挡顾客前行的通道,要管住自己的脚,不要给顾客制造任何障碍。
第二,要说对话,管好自己的嘴巴。观察客户眼神和举止,主动提问,接近顾客,比如:
“你好,您需要我们的XX产品吗?”
“请问需要我帮忙吗?”
“如果喜欢的话,可以用手摸摸,感受一下”
“请问你喜欢什么风格的?”
我们中国人面对抬头不见低头间的同事或朋友时,因为无话可说,就会用一句口头禅来招呼对方“吃过饭了吗?”这种区别于西方“您好”“早上好”等方式的招呼,是咱们几千年农业村落生活方式的遗留。然而,很多导购却把这些日常习惯带到了终端来应付顾客:“您是看奶瓶的吗?”“您是买奶粉的吗?”等等诸如此类。这样接近顾客的话术是典型的不够职业,以至于给我们的销售带来很大的障碍。
正确接近顾客的开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先生,您很有眼光,这是我们的。。。产品,这个款式风格很独特。。。。” (采用赞美的方式接近顾客)
“小姐,我们这款产品现在卖的非常的好,我来帮您介绍一下。”(单刀直入,开门见山)
“小姐,您好,这款是我们目前刚刚上货的最新款式,款式优雅、与众不同,我帮您打开看看!”
“小姐,您好,这款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不但彰显品味,而且它的做工还非常细腻,这边请!我为您详细介绍。”(突出新款的特点)
“先生,您眼光真好,这款产品是公司最新推出的,非常适合您这样的高级人士,您不防细微感受一下”
“并且,你还可以借势探寻需求“请问先生/小姐,您是喜欢浅一些颜色的还是深一些的呢?”
然后就可以深入的了解顾客需求,并进一步针对顾客需求进行介绍。进行到这里,基本上就实现了第一次“破冰”。这是终端导购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第一步,也是考验导购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